关于观音菩萨的诗句
1、行道观音赞尽闻不住,业识忙忙。
空所空灭,遍界难藏。特地经行往那方。
2、观音赞杨柳枝头,琉璃瓶里。一滴浑无,千波竞起。
步步金莲衬足生,何曾踏著自家底。3、哑子观音赞赞者舌秃,画者口哑。
篮里锦鳞,愈增高价。4、观音赞二首鳌翔海运,地迥天空。
一瓶净水,五浊恶风。安得众生界具证圆通。
5、观音偈观音菩萨妙难酬, 清净庄严累劫修。三十二应周尘刹, 百千万劫化阎浮。
瓶中甘露常遍洒, 手内杨枝不计秋。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做度人舟。
6、《观音诗》金沙池袅玉莲馨,殿阁阶墀尽水精。云化路歧通万国,风飘舟楫济群生。
座妆珪璧霜犹暗,衣缀珠玑月不明。若向险途逢八难,只劳心念讽持名。
7、《观音大士赞》足下青莲花半敷,倚岩危坐手轮珠。普门真境难描邈,刚被人传入画图。
8、《观音大士赞》过去正法明,现前观自在。眼观诸音声,耳听众妙色。
二义俱寂灭,谁受此说者。是说亦寂灭,谁为此说者。
能观及所观,能听洎所听。返观观听者,是亦无所有。
大哉观世音,快说如是法。是法不思议,听者亦希有。
我今以一毛,遍量法界空。作此如幻言,赞是真实相。
扩展资料:观世音菩萨,在随类应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。不过观世音菩萨本身的大菩萨相,是大丈夫相。
比如《华严经》说:“勇猛丈夫观自在”。唐代以前的观音,以大丈夫相居多,也现女相。
但到后来,特别是妙善公主的传说流行以来,汉地的观音形像越来越趋向女性化,如提到的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像,基本都是女身。一些学者,则直称观音为东方的女神。
佛教所说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种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,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,表现为日常行为中即是爱,比如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深重和无微不至的。但是佛教认为:世间的爱是私我的慈悲,是慈悲的局限化;而慈悲是爱的无我扩大。
印顺法师认为这是观世音菩萨被塑造为女性的重要原因。因为观世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,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,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。
所以观世音应现女身,扩大无私的大爱,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。